蒸水蛋是老幼咸宜的傳統家庭菜式,五、六十年代,香港經濟還未走出戰後的蕭條,加上當時大量國內人移居香港,使香港人口暴增,平民百姓大都生活困苦。那時一般香港人居住環境很差,很多人住在山邊的木屋,祝融和颱風分分鐘光顧,後來政府建了很多叫做「七層大廈」的廉租屋,安置了很多家庭,但更多的人不夠資格被安置,要住在戰後唐樓用木板分隔的板間旁中,一家七口一張床,一憧舊樓就住七十二家房客,幾十人共用一個厠所和廚房,艱苦程度甚過現在的「劏房」。
那時沒有避孕的概念,多數家庭都有好幾個孩子,吃飯問題常常令家庭主婦非常頭痛,所以那時流行的俗語叫孩子做「化骨龍」。當時五毛錢買兩隻蛋,最平的餸是蒸水蛋,但蒸水蛋放上飯桌,「化骨龍」三上兩下就吃光,聰明的主婦於是「窮則變,變則通」,斗零(五仙)買一條「油炸鬼」(油條),或者早餐時收起一條油條,放在水蛋中一起蒸,於是蒸水蛋就大碟了很多。老朋友秀秀說,她小時候還有一味經常吃的窮人菜式,就是買一毛錢細豆芽,細豆芽煎雞蛋,再加一碟青菜,就是一家五口的飯餐了。您還記得那些年嗎?
準備時間:10分鐘
烹調時間:10分鐘
做法:
- 榨菜洗淨,剁成很細的碎粒;葱切葱花。
- 油條切成1厘米厚薄片。
- 雞蛋打勻後,用濾網把蛋液過濾,濾去氣泡。
- 蛋液1份分次慢慢兌入2份冷開水(1:2),一邊不斷打勻,再加入鹽拌勻。
- 大火把水煮沸,放下蒸格,放入一隻深瓷碟蒸熱後取出,抹乾熱碟,排入油條並灑上榨菜粒,注入入拌好的蛋液,用保鲜纸密封,放回蒸鍋中。
- 用大火隔水蒸約10分鐘,輕輕動一下碟子,見蛋面凝固即取出,再撒上葱花即成。
材料:
雞蛋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 4個
油條(油炸鬼) ………… 1條
榨菜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 20克
葱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 1條
鹽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 1/2茶匙
烹調心得:
1.蒸水蛋的水不能用生水,因為生水含有氣泡,必須是煮過放涼的水,也可以用清雞湯代替。
- 用濾網把蛋液過濾,濾去氣泡,可令蒸水蛋更嫩滑。